安慶教育網(wǎng)
龍門石窟旅游攻略-龍門石窟開鑿于哪個朝代-龍門石窟最佳游覽線路詳細信息
宜城教育資源網(wǎng)m.142o7w8l.cn

龍門石窟旅游攻略

  游玩路線
  1、 游覽順序:西山石窟→東山石窟→香山寺→白園;
  2、西山石窟游覽順序:北門→禹王池→潛溪寺→賓陽三洞-→摩崖三佛龕→萬佛洞→蓮花洞→奉先寺→古陽洞→藥方洞→南門;
  3、東山石窟游覽順序:南門→擂鼓臺三洞→文物廊→千手千眼觀音像龕→西方凈土變龕→看經(jīng)寺→二蓮花洞→四雁洞→北門;
  4、香山寺游覽順序: 南步游道→蓮花池→鐘樓、鼓樓→天王殿→羅漢殿→石樓→九老堂→觀景臺-→大雄寶殿→乾隆御碑亭→蔣宋別墅→撞鐘(鐘、鼓樓觀景臺留影)
  5、白園游覽順序:南大門進→南詩廊→琵琶峰→北詩廊→道詩書屋→樂天堂→青谷→南門
龍門石窟旅游攻略 

  必游景點
  1、盧舍那大佛
主尊盧舍那大佛坐像,是按照武則天的形象塑造的。佛像通高17.14米,頭高4米,耳朵長達1.9米。是龍門石窟景區(qū)最高的一尊佛像,大佛的頭部是武則天二十五歲時容貌的再現(xiàn),整座大佛表現(xiàn)的是武則天皇后的形象與儀表及容姿。
  2、奉先寺
原名“大盧舍那像龕”,俗稱九間房,是龍門十寺之一,是龍門石窟中開鑿規(guī)模最大、雕工最美的一組摩崖型群雕龕。奉先寺始造于咸亨三年,是唐高宗發(fā)愿為他的父親太宗李世民建造的,當時身為皇后的武則天也有施以兩萬貫脂粉錢來贊助建造工程,整座大龕的營建至少要用15年以上的時間。武則天曾親自率群臣參加盧舍那大佛的“開光儀式。
  景區(qū)門票:
  1、門票90元(包含西山、東山、香山、白園四大景區(qū))
  2、參觀時間參考:4-5小時,個人建議下午三四點之后入園,然后可以在景區(qū)停留欣賞到龍門石窟的夜景,真的超級棒。
  3、停車場收費10元/次
  如何前往龍門石窟

  出發(fā)地——洛陽火車站:乘坐81路公交車大約1個小時到達龍門石窟;
  出發(fā)地——洛陽龍門高鐵站:乘坐71、67路公交車大約25分鐘到達;
  洛陽市區(qū):谷水西到龍門景區(qū)的60路,由西關(guān)發(fā)往龍門的53路。
  游覽完龍門景區(qū)到其它景點都有公交車。
  游玩小tips:
  1、龍門石窟的景點不能走回頭路,所以一定要每個景點看完再出閘機, 不然會很遺憾的。
  2、龍門石窟的也景很好看,買票的時候,可以把票的時間,買到靠夜場的時間,可以有兩種不同的游玩體驗。
  3、門票包括西山石窟、東山石窟、香山寺、白園四個景點,每個景點都會檢票,所以門票要拿好。
  4、可以聽一下講解,歷史遺跡的文化底蘊很深厚,聽一下講解,游玩體驗會更好。
  5、帶一點小零食,游玩的時候,會有點消耗體力,累的時候可以吃一點補足精神。
  6、至少提前一天在“龍門石窟”的公眾號上預(yù)約。
  7、景區(qū)里面禁止帶無人機。
  龍門石窟簡介
  龍門石窟,位于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,距市區(qū)12.5公里,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,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,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高17.14米,最小的佛像僅有2厘米,是東方雕刻藝術(shù)的瑰寶,它和敦煌莫高窟、大同云岡石窟,共同組成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藝術(shù)寶庫,是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。
  “龍門”由來
  因為這里東(香山)、西(龍門山)兩山相互對峙,伊河從中間流過,遠遠望去就像一個天然門闕,因此自春秋戰(zhàn)國以來,這里就獲得“伊闕”的稱呼。后來隋煬帝建都洛陽,因為宮城正門正對伊闕,古代帝王又以真龍?zhí)熳幼跃,因此得名“龍門”,并且沿用到今天。1961年被國務(wù)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1982年被國務(wù)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國家風(fēng)景名勝區(qū),2000年11月,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(chǎn)委員會將龍門石窟列入《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》。
  歷時四百年,規(guī)模宏大
  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(公元493年),之后歷經(jīng)東魏、西魏、北齊、隋、唐、五代、宋等朝代400余年的營造,其中北魏和唐代大規(guī)模營建有140多年,從而形成了南北長達1公里、具有2300余座窟龕、10萬余尊造像、2800余塊碑刻題記的石窟遺存。在龍門的所有洞窟中,北魏洞窟約占30%,唐代占60%,其他朝代僅占10%。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佛像盧舍那大佛,通高17.14米,頭高4米,耳長1.9米;最小的佛像在蓮花洞中,每個只有2厘米,稱為微雕。
  主要洞窟
  潛溪寺
潛溪寺是龍門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,建于唐代初期。窟頂藻井為一朵淺刻大蓮花。主佛阿彌陀佛端坐在須彌臺上,面頤豐滿,胸部隆起,衣紋斜垂座前,身體各部比例勻稱,神情睿智,整個姿態(tài)給人以靜穆慈祥之感。主佛左側(cè)為大弟子迦葉,右側(cè)為小弟子阿難。兩弟子旁邊分別為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。特別是南壁的大勢至菩薩,造型豐滿敦厚,儀態(tài)文靜,在故宮博物院有1比1的復(fù)制品陳列。
  賓陽中洞
賓陽中洞是北魏時期代表性的洞窟!百e陽”意為迎接出生的太陽。賓陽三洞開鑿于北魏時期,是北魏的宣武帝為他父親孝文帝做功德而建。它開工于公元500年,歷時24年,用工達80萬2366個,后因為發(fā)生宮廷政變以及主持人劉騰病故等原因,計劃中的三所洞窟(賓陽中洞、南洞、北洞)僅完成了一所即賓陽中洞,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。
  摩崖三佛龕
摩崖三佛龕共有七尊造像,其中三身坐佛,四身立佛,這種造像組合在中國石窟寺中極為罕見。中間主佛為彌勒,坐于方臺座上,頭頂破壞,僅雕出輪廓,未經(jīng)打磨。據(jù)佛經(jīng)記載,彌勒佛是“未來佛”,是作為現(xiàn)在佛釋迦牟尼的接班人而出現(xiàn)的。武則天利用彌勒信仰為其登基制造輿論,登基后又自稱“慈氏”(即彌勒),推動了彌勒信仰的風(fēng)行。摩崖三佛龕的開鑿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出現(xiàn)的,隨著武周政權(quán)的垮臺,摩崖三佛龕也因此而停工。雖然這組造像是半成品,卻為我們了解石窟造像的開鑿程序提供了一份寶貴的實物資料。
  萬佛洞
萬佛洞因洞內(nèi)南北兩側(cè)雕有整齊排列的一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。洞窟呈前后室結(jié)構(gòu),前室造二力士、二獅子,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,是龍門石窟造像組合最完整的洞窟?唔斢幸欢渚赖纳徎,環(huán)繞蓮花周圍的為一則碑刻題記:“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,大監(jiān)姚神表,內(nèi)道場運 萬佛洞 禪師,一萬五千尊像一龕”。它說明了該洞窟是在宮中二品女官姚神表和內(nèi)道場智運禪師的主持下開鑿的,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。洞口南側(cè)還有一尊菩薩像,她是龍門石窟唐代眾多菩薩像的精美范例(下圖)。
  蓮花洞
蓮花洞因窟頂?shù)裼幸欢涓吒〉竦拇笊徎ǘ妹,大約開鑿于北魏年間。蓮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,意為出污泥而不染。因此,佛教石窟窟頂多以蓮花作為裝飾,但像蓮花洞窟頂這樣碩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蓮花,在龍門石窟也不多見。蓮花周圍的飛天體態(tài)輕盈,細腰長裙,姿態(tài)自如。
  奉先寺
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(guī)模最大、藝術(shù)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,因為它隸屬于當時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稱“奉先寺”。此窟建開鑿于唐高宗初,咸亨三年(公元672年)皇后武則天贊助脂粉錢兩萬貫,上元二年(公元675年)功畢,長寬各30余米,洞中佛像明顯體現(xiàn)了唐代佛像藝術(shù)特點,面形豐肥、兩耳下垂,形態(tài)圓滿、安詳、溫存、親切,極為動人。主佛蓮座北側(cè)的題記稱之為“大盧舍那像龕”,這里共有九軀大像,中間主佛為盧舍那大佛,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,據(jù)佛經(jīng)說,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。這座佛像通高17.14米,頭高4米,耳朵長達1.9米,佛像面部豐滿圓潤,頭頂為波狀形的發(fā)紋,雙眉彎如新月,附著一雙秀目,微微凝視著下方。高直的鼻梁,小小的嘴巴,露出祥和的笑意。雙耳長且略向下垂,下頦圓而略向前突。圓融和諧,安詳自在,身著通肩式袈裟,衣紋簡樸無華,一圈圈同心圓式的衣紋,把頭像烘托得異常鮮明而圣潔。整尊佛像,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,令人敬而不懼。有人評論說,在塑造這尊佛像時,把高尚的情操、豐富的感情、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(jié)合在一起,因此,她具有巨大的藝術(shù)魅力。
  古陽洞
古陽洞在龍門山的南段,開鑿于公元493年,是龍門石窟造像群中開鑿最早、佛教內(nèi)容最豐富、書法藝術(shù)最高的一個洞窟。它規(guī)模宏偉、氣勢壯觀。洞中北壁刻有楷體“古陽洞”三個字,到了清末光緒年間,道教徒將主像釋迦牟尼涂改成太上老君的形象,訛傳老子曾在這兒煉丹,所以古陽洞又叫老君洞。
  龍門二十品
“龍門二十品”的稱號始自清代。龍門石窟中有很多碑刻題記,經(jīng)過歷朝的推崇,到清代中期,人們從這2800多快題記中,精選出了二十塊有代表性的作品,成為“龍門二十品”,其中十九品在古陽洞中!褒堥T二十品”是北魏時期書法藝術(shù)的精華之作,字型端正大方,上承漢隸,下開唐楷。在中國書法藝術(shù)上占有重要地位,被視為國寶。

宜城教育資源網(wǎng)m.142o7w8l.cn
龍門石窟旅游攻略-龍門石窟開鑿于哪個朝代-龍門石窟最佳游覽線路
宜城教育資源網(wǎng)免費提供課件、試題、教案、學(xué)案、教學(xué)反思設(shè)計等備課資源。數(shù)百萬資源,無須注冊,天天更新!
成人教育
    
宜城教育資源網(wǎng)
免責(zé)聲明 :本站資源版權(quán)歸原著作人所有,如果我們轉(zhuǎn)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(quán)利,請通知我們,我們會及時刪除。
宜城教育資源網(wǎng)主辦 站長:此地宜城 郵箱:yrqsxp@163.com  QQ:290085779